如果孩子在飯桌上擺弄饅頭,用筷子戳米飯,你會怎么辦?相信大多數(shù)父母會毫不猶豫地制止:“不準玩,好好吃飯!”但英國近期一項研究顯示,觸摸和感覺是健康飲食的催化劑,孩子與食物“互動”,能增強食欲。
英國德蒙特福德大學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兒童被獲準擺弄、料理一些蔬菜,更可能將其吃掉。研究者招募了62名3~4歲的幼兒,將其分成兩組,給一組孩子一碗西蘭花、胡蘿卜、菠菜、香蕉、青豆、橘子、檸檬、黃瓜、西紅柿和藍莓,讓他們用這些材料拼成一幅畫,可以改變食物形狀;另一組孩子也用食物作畫,但不能觸摸食物,要把創(chuàng)意說出來。結果顯示,親手玩過食物的孩子更愿意吃下這些果蔬。研究人員指出,這屬于兒童感官游戲,能提高孩子對果蔬的興趣,增加品嘗欲。
正如研究所說,玩食物能提高孩子的興趣,增加對食物香味、色澤等認識,但玩食物也有一些弊端,比如吃飯時一直擺弄食物,會降低對食物的注意力;食物玩臟了就不得不扔掉,導致浪費。
因此,玩食物應掌握“三不原則”:
1、飯中不玩:吃飯就是吃飯,不能擺弄食物,更不能隨意扔掉,要養(yǎng)成專心吃飯的好習慣;
2、太燙不玩:剛出鍋的包子、燙手的紅薯等食物不能讓孩子玩,以免燙傷;
3、餐具不玩:不要讓孩子玩碗筷和易碎的玻璃、陶瓷餐具,容易發(fā)生危險,而且很沒禮貌。
玩食物要由家長引導,在玩耍過程中讓孩子了解食物的來源、制作過程和營養(yǎng)等相關知識,認識偏食的危害。家長可以教孩子用食物做一些游戲:
1、揉面團:包餃子、包子時,可以給孩子一塊面團,讓他去捏、掐,鍛煉精細動作能力,適合3~5歲孩子。
2、聽話指物:把獼猴桃、橘子、蘋果、黃瓜、胡蘿卜等擺在一起,說一種食物的名稱,讓孩子將相應的食物用手指出來,提高語言理解能力,適合1~2歲孩子。
3、辨認游戲:將果蔬洗凈,裝在果籃里,先拿一根香蕉讓孩子看一會兒,告訴他“這是黃顏色的香蕉”,再拿一個西紅柿,告訴他“這是紅色的西紅柿”,可以增加寶寶對食物的認知及詞匯量,適合2~3歲孩子。4。果蔬沙拉塔:將色彩鮮艷的果蔬切成大小不同的塊,讓孩子按大小或顏色碼起來,構建空間和色彩概念,適合3~4歲孩子。